我镇借鉴“他山之石” 擘画银瓶创新区长远发展
2017年9月份,我镇组织各单位、部门开展“统筹发展 他山之石”主题学习调研活动,通过学习借鉴市内兄弟镇街的先进经验和发展成果,为谢岗文明创建、招商引资、污水治理、三旧改造等工作注入新思维,努力开创谢岗发展新局面。 在清溪镇的考察中,我镇了解到,清溪镇制定了“四三二”统筹发展模式,成立了四个新工作平台,成立镇、村、企三方资源统筹方式,创建了两种融资模式,大力推动统筹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推进项目中,清溪提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工作要求,成立了项目督查指挥室,确保各个项目快速稳步推进。 在生态旅游发展方面,清溪镇专门成立清溪镇全域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旅游公司“操盘”,深度整合发掘旅游资源。 在凤岗镇的考察中,我镇考察团重点学习借鉴该镇在土地统筹、“三旧”改造、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据介绍,在镇村统筹发展的利益分配方面,该镇出台了多项利益分配政策,对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的镇村利益分成进行合理分配,从而保证了村集体收益的稳定性。 在三旧改造方面,凤岗镇制定了《风岗镇鼓励“三旧”改造促进工业提升发展暂行办法》等多项优惠措施,按厂房用地面积给予相应补助。在招商引资方面,凤岗镇成立了招商引资服务协调委员会,倒排节点促项目早日投产。 在东坑镇的考察中,我镇学习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文明创建、工改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据了解,东坑镇在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中,实施“自我运营”“定向管理”模式,实现了镇村合力环境卫生整治常态化。该镇还创新流动摊贩管理模式,“收编”流动摊贩,让摊贩进行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在创文方面,东坑将每月5日定为“东坑文明日”,积极文明“5+”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了“三联三督三问”机制,实施责任加压,推动创文工作取得成效。在推进“工改工”项目方面,东坑镇创新方式,动员商会以参股形式参与项目开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麻涌镇的考察中,我镇学习了麻涌镇在生态环境治理、产业转型升级、内河涌整治等方面的内容。据了解,麻涌镇确立“治污促转型 拆旧求发展”的工作思路,严格落实“涌长制”,以生态修复、治水用水为突破口,通过连片改造、截污清淤、生态修复等措施,全面整治河涌水环境。同时,由政府主导,以评估价作为参考数据,协调企业进行收购,大力引退和整治污染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在莞城的考察中,我镇学习了莞城在教育发展、干部培训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在推进教育发展工作方面,莞城采用政府专项经费和公用经费相结合的办法,聘用临时教师解决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教师薪酬与绩效挂钩,外聘与在编同工同酬,并实施考核制度,成绩不合格则相应降低薪酬,切实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此外,组织开展干部培训工作,分批次、分类到有关高校开展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素质和作战能力。 我镇还到茶山镇学习文明创建方面的先进经验。茶山镇实施“一村一品牌”,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基础设施、文化旅游设施相结合。在推进旧墙改造工程中,实施“创文工作镇村一比一投资”;围绕“省级文明创建示范镇”目标,建设了12个示范点;推出“党员拉群众”、“公益动画片”、“不文明曝光台”等各种举措,提升了市民的素质,使文明创建工作更接地气。 此外,我镇考察团还到沥林“潼湖科技小镇”,学习产城融合新理念。据介绍,“潼湖科技小镇”结合潼湖生态湿地资源,将生态系统、产业聚集区、生活休闲区、商业中心区及公共配套区等有机融合,将分层立体城市、垂直绿化理念融入其中,积极探索智慧与生态并重的产城融合建设路径。同时,科技小镇还将借助移动互联、大数据及智慧城市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形成以物联网、移动互联及大数据为核心主导产业,以智能控制、智能制造及科技服务为配套产业的发展平台。 |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