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岗概述(三)

2018年01月11日 10:37 0人参与 0条评论 >

DJI_0029 [最大宽度 1024 最大高度 768].jpg

明清时期,谢岗部分村庄开设有私塾,但,能够入私塾读书的人很少。民国初期,谢岗相继开办小学2所,有学生300余人。至新中国建立初期,共有小学8所。之后,人民政府重视文化教育,除将原来的学校收归国家所有外,又创办了一批新校。1965年,谢岗人民公社开办农业中学,有学生40余人。后,农业中学改为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更名东莞县谢岗中学。“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质量下降。1969年各大队小学附设初中班,开始普及初级中学教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谢岗公社党委、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实行公办、民办办学方式发展教育事业。1988年至1991年,香港同胞先后捐资120多万元(含物质折价人民币),援建黎村小学、曹乐小学。其间,谢岗镇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对镇中心小学校舍和中学进行高标准改扩建。自1992 年,谢岗镇政府投资1600 万元扩建改建谢岗中学。先后建3层高教学楼2幢,科学楼1幢,学生宿舍楼2幢。另辟有运动场和300 米跑道、标准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2006 12 月,谢岗中学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其后镇委、镇政府又审时度势,按照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因势利导,倡导、协调各村联合办学,进行学校和教育资源整合,同时组织开展等级学校创建工作。2007 年谢岗镇被评为省教育强镇。2015年底,谢岗镇有公办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1278小学6,在校学生10029幼儿园12,在园幼儿3327人。另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有民办小学2所,在校学生4781。全镇共有学教职工29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9人、一级教师55人、二级教师25人;小学高级教师89人、一级教师 100人、二级教师 3 人。

新中国前,谢岗公众文化设施极少,民间娱乐形式单一,主要是农闲时,村民常在村头巷尾听盲人唱木鱼歌(俗称盲佬歌)。节庆期间,偶有舞狮、舞麒麟和庙会活动,有时请来剧团在临时搭建的戏棚演出粤剧或木偶。

新中国后,人民政府重视文化教育工作。1961年谢岗人民公社成立文化站,并成立公社文艺宣传队,为各大队、生产队培养文艺宣传骨干。1965年,成立谢岗人民公社广播站,在各自然村的重点巷道安装舌簧喇叭,每晚7点到8点转播东莞县广播站和谢岗公社广播站的节目。文化大革命期间,各村建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唱语录歌、跳忠字舞、演革命样板戏。20世纪90年代以来,谢岗文化娱乐方式多姿多彩,文化基础设施也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从一般向多样化、大规模、高品位方向发展。2001年,成立谢岗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并逐渐建起覆盖全镇的有线电视服务网络。之后,又相继成立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5个协会,有会员130人。

在繁荣文艺(学)创作的同时,还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于每年各大节庆均举办文艺晚会,组织各单位、学校、幼儿园、工厂等文艺骨干进行排练表演。一年一度的《谢岗镇卡拉OK歌唱大赛》至2008年已连续举办12届。由山区片五镇文化站联合举办的《山区片优秀歌手大赛》至2015年已连续举办19届。春节期间举办长跑比赛、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醒狮比赛、游园活动、广场电影放映周等。不定期举办演讲比赛,邀请专业团体举办大型演出。从2012年开始至2015年,由文广中心每年组织文化惠民演出进基层活动20多场次。其间,还积极开展社会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活动,组队参加市镇各类文艺表演。2000年以来,共获得市级奖项20余个,其中有2002年东莞市企业文艺调演金奖,2011年东莞市第五届小戏小品大赛金奖,2011年小品《送别》获广东省群众文艺一等奖;2013年原创歌曲《童年的中国梦》获东莞市少儿艺术花会金奖;2014年原创舞蹈《十面霾伏》获东莞市音乐舞蹈花会铜奖;2015年小品《拆迁风波》获东莞市小戏小品花会铜奖。

新中国建立前,谢岗地区缺医少药,卫生条件极差,人民健康得不到保障。每遇疫病灾害,人们只有听天由命。1935年春,大旱。村民多因饥饿患肠胃病,死者众多。1942年六月至七月,霍乱流行,10多天内死亡数百人。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谢岗有药店9间,中医10余人。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的健康、疾苦,发动人民群众开展卫生运动,宣传和预防疾病知识,消灭各种传染病。1951年,谢岗成立联合诊所,有私人诊所18个。1961年成立谢岗人民公社卫生院,有工作人员18人。1967年实行合作医疗,初步建立起与当地农村经济相适应的医疗保障制度。

改革开放后,谢岗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复兴,带动了卫生防疫工作的崛起。谢岗人民医院也经逐年扩建及发展,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医护人员队伍建设逐步得到加强。至2002年,医院设儿科、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急诊科、中医科、口腔科、手外科、激光科、肛肠科、理疗科、防疫科、放射科、慢性病科、心电图、 B超室、供应室、手术室、中药房、西药房,有病床50张。全年门诊病人14.38万人次,住院病人1994人次,经济收入1334万元。20062月,谢岗医院按“一甲”医院编制进行机构改革,新建五层门诊、留医、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楼,添置500毫安X光机、心电监护仪、胎监仪等医疗设备。2012年,镇投资1亿元按“二甲”标准建设新谢岗医院,项目用地面积62亩,规划建设门诊楼、住院部、办公楼等建筑面积37917平方米,病床300张,主体工程于20141月封顶。2015年,东莞市人民医院与谢岗镇人民医院组成医疗联合体,共同建设新医院。新医院提升为“三甲”标准,总投资增加到4亿元,用地面积扩大到197亩,病床数1300张,增加心血管、呼吸、血液净化、康复、养老、保健等功能。

新中国建立前,谢岗仅有民间自发组织开展的武术、龙舟竞渡、水艇竞赛以及游泳等少量体育活动。各村除武术、舞麒麟有一定场地和少量所需的器具外,其他体育活动没有固定场地。

新中国建立后,谢岗体育运动逐渐兴起。20世纪50年代初期,境内开展的篮球运动较为普遍。在每年寒暑假期或节假日都举行村与村的篮球比赛,有时也邀请邻近区乡的篮球队前来参加,互相切磋球艺。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主要项目有广播体操和篮球、跳高、跳远及单、双杠之类的小型田径活动。谢岗人民公社成立后,开始以生产大队为单位组织乒乓球、篮球比赛,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改革开放以来,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适应群众性体育运动及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的需要,全镇兴建了大批公共体育设施。镇成立体育运动委员会,组建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及田径等专业队伍,全镇体育事业进入有序、飞跃、和谐发展新阶段。各项体育运动得到广泛开展,每年春节期间举行的迎春长跑和9月举行的登山比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群众参与,成为谢岗镇全民健身运动的特色品牌。从2000年起,镇、村、企业纷纷投资兴建体育场所,不断完善和更新体育设施器材。至201512月,全镇中小学有运动场5个,运动场设有篮球场、跑道、乒乓球台、羽毛球场、足球场。另外有 1 300米田径场4200米田径场4个非标准足球场1个露天游泳中心1个室内篮球场1个室内羽毛馆12个室外羽毛球场。其间,镇多次组织体育队伍参加市举办的运动会,并取得不俗成绩。从19982015谢岗镇(籍)运动员代表东莞市参加全国、广东省运动会中共取得金牌1,第二名2次,第三名1次。


编辑: 罗立概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东莞阳光网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